剛忍不住去找了《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來看,然後再次感嘆印度電影神奇的片長哈哈哈~~~
(不過這部的歌舞成分已經算是很少很少了!)
每次在經歷起承轉合之後,都以為電影可能要邁入尾聲,但看了一下時間軸才發現自己太天真XDDDD
做為一位運動迷和女性主義者,這部電影完全集合了我喜歡的元素和在乎的議題。
第一個觸發我在片中看到的女性主義,是Geeta和Babita參加朋友婚禮時,朋友語重心長對她們道出的羨慕之情,她羨慕姊妹們有這樣為她們著想的父親。由同齡孩子說出口,總是更加震撼和觸動人心。
另外一幕經典對白,當然就是最後爸爸在決戰前夜和Geeta說的,她要對抗的不是澳洲選手,而是整個印度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etc.(雖然老爸本身也是有點大男人啦XD 不過相較其他家庭狀況還是好很多)
我一直覺得,爸爸教給女兒的絕對不只摔角技能,更重要的是是勇氣。他要女兒們除了不要畏懼挑戰,更不要畏懼去改變。這不只是用在摔角場上,而是如同後來爸爸說的,在面對整個社會給女性的限制與歧視時,同樣需要這樣的精神。就像爸爸當時完全不顧他人的眼光和嘲諷,也要訓練女兒一樣。我想在真實場景中,Geeta和Babita所遭遇的惡意和困境一定比電影中所示還要多上太多QQ
在運動競技與培訓的黑暗面,《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也有帶到一些,例如選手資源的匱乏、國家對人才培養的短視近利,還有可笑荒謬的國家隊教練等。這些很大一部份也是發生在台灣體壇的困境,關於這個我真的可以抱怨三天三夜!到底政府什麼時候才會明白,體育人才是要靠錢、人力和時間培養的,不要什麼資源都不給但一直靠北選手拿不到牌啊!!!(好我就此打住,不然沒完沒了XD)
雖然我是覺得這方面議題是稍微隔靴搔癢了點,沒有深刻著墨,但我很喜歡電影呈現出Geeta進入國訓隊後的迷失與徬徨,和老爸一路帶給她的訓練有所牴觸,不只讓她reset,也讓她終於看到爸爸終究是年邁了的背影和事實。
我覺得如果她進入國訓隊後一帆風順,沒有和爸爸吵架又重修如初,或許最後的金牌不會賺我這麼多淚XD
因為Geeta不只是和父親和解,更是在這跌跌撞撞的過程中,重新和當年那個輸了第一場摔角後、鬥志越燒越旺的女孩和解了。她讓她重新回到自己心裡。
比起成為國家代表隊後的日子,我更喜歡兩姊妹在鄉下受訓的時光XDD
這邊也有點小可惜,總覺得姊妹倆真心看待摔角這件事的契機稍嫌薄弱。除了前述朋友婚禮上的那番對談,本來以為會有更多方面因素交織(例如被男同學歧視欺負,導致她們無論從力量或地位上都想實際變得更強),促使她們主動想練摔角,而非只是為了成就父親的夢想。對,雖然《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老爸用心良苦,但我還是覺得父母真的不要強加自己的夢想在小孩身上啦。
不過Geeta輸了第一場地方摔角賽後、主動要求再賽一場,那躍躍欲試的眼神真的令我印象深刻!在我心目中,這大概就是姊妹倆認真看待摔角這回事的trigger point了。
其他有些小細節我也很喜歡~~~
像是可愛善良的雞販哈哈哈,還有電影敘述者,Geeta和Babita的表哥Omkar,怎麼從小到大都帶著一股幽默感,是很可愛的綠葉XD
我也有注意到,後來老爸的摔角訓練場開始經營、提供給很多地方上的孩子(尤其女孩們)學習此項運動的機會。電影最後也有說,實際上這位Mahavir Singh Phogat,正是印度摔角運動最具影響力的推廣者之一,他和他優秀的女兒們,啟發了無數人去挑戰自己、追求目標。
尤其電影最後Geeta在看台上遍尋不著老爸身影、音樂和情緒堆疊到最高,而爸爸就在雜物間聽到國歌響起,那邊真是感人到噴!!!!!!!!! 比起讓老爸在現場看到女兒奪冠更令我起雞皮疙瘩!!!!!!!! 身為運動迷,我懂那種在驚喜中的感動和榮耀感啊啊啊啊(大哭)
雖然台灣在國際賽場上從來沒辦法播國歌、升國旗(去你媽的中華台北,唉雖然我也不是很想承認現在的國歌和國旗能多代表台灣啦……可以掛台獨旗嗎???)(離題),但看到台灣選手站上凸台的感動,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唉,看完這部,除了好想重看3 Idiots還有《心中的小星星》(Aamir Khan我愛您!),也忽然就好期待奧運啊世錦賽啊世界盃什麼的,都快快到來吧!!!
運動迷需要充電和刺激!!!
(尤其我英超賽季也快結束了哈哈哈現在好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