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天堂封面 for PPT  
西藏阿里的荒原上,氧氣濃度只有海平面的45%,
人生已習慣用百分之一百廿的速度衝刺,卻在45%的氧氣裡,
碰觸到生命中最深的感動,目睹了天堂的樣貌。

本書官網 


壯麗與孤寂永遠並存,就是走在這樣的旅途上才更能看見自己吧。

《45%的天堂》是兩位都市人毅然決然放下生活,出走至世界屋脊的行旅記事。作者馬丁和威廉其實並沒有太多自助的經驗,甚至正處於人生事業的巔峰,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踏出了島國直至高原。就是一心想目睹45%的天堂中,超越100%的感動。

透過這本書,我不只看見西藏一隅,那所謂人煙稀少的冬季風光;更從字裡行間的旅人反思,明悉現在自己內心深處的種種顧慮/矛盾,以及關於未來可能旅途上的預想。我覺得,作者們的這趟冒險旅程,這應該不是什麼大無畏的青春與熱血作祟,畢竟人家都是熟男了;我想,這就只是一種旅行者的原生衝動罷了。無關年紀、身分與環境,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對自己吶喊:「我就是想,我就是想去看看這世界!」讀過了好多旅遊手札,在每個旅者的身上,我都看見了這樣的原生衝動。非常非常的獨特且迷人。我想自己的身上一定也有這樣的因子吧,哈哈,不過目前仍是潛在性的而非處於激發態,因為現實環境的不允許將它壓在心底。而我,還在等待實踐的那天啊。在那之前,一定得好好準備自己才是。要記得!!!

 

《45%的天堂》的西藏遊記雖涵蓋了部分景點簡介、資訊索引(裡面的小提醒頗實用),但整體而言仍比較偏向散文,是旅人的所思所感、所見所聞,所以它的內容其實蠻斷續的。而且,又因作者的寫作習慣太特別,三個人稱亂七八糟的跳躍穿插,搞得我有點不耐和混亂。因而,在閱讀的同時,我就不自覺的動起筆來做私心小摘錄了。
(然後我就發現這麼做對閱讀有極大的幫助!因禍得福yeah!)



(Enya - If I Could Be Where You Are) 
對了,很巧的,在打這篇閱讀心得的player剛好播到這首歌。簡直太適合XD

 

(藍色部分為內文摘錄)

P30. 或許是離開台北幾千公里遠了,想起之前的生活,彷彿得透過望遠鏡,調對了焦距才能瞧得明白。
旅行之所以迷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於此吧。

P36. 清透的眸映著蒼山 / 有澄藍深邃的天色流轉 / 我說 / 她是蒼原裡遺世索居的歌伶 / 用撫媚蒼白人間的繁華 / 呢喃時萬物俱寂

P53. 沒有摘錄任何文字,因為我並不認識丹增。也因為我看到土旦丹增那段就哭了!他的善良和純樸好真實好真實,彷彿凝視著他的眼睛就能直接看進他的心裡。我好想擁抱他。

P58. 天葬輪迴:環保、超脫、反映出藏族對死亡的文化精神與深度文明。
藏人認為一年後亡者的靈魂就已經輪迴轉世,祭祖就形同在祭拜已經輪迴的人,所以藏人並不祭祖。
以前就對天葬儀式抱持好奇心態,看了這段我才終於明白天葬與其背後意涵。非常認同這樣的觀念和做法。因為說實在的,漢人那一堆繁雜的禮教文化在我眼中常是太流於形式。之前Suzy和我提過,「往生」這個詞很妙。死亡即是往生,往生也是「往生」命走去、「往」來「生」走去的意思,生與死的循環註定永遠在這片天地中生生不息。天葬的超脫與釋然,似乎最能讓我看見這樣的循環的本質。

P68. 德意志木匠:我的擔心,注定讓我沒有辦法用他們的方式,去經歷這個世界。
或許,這就是自己與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我瞻前顧後,學著聰明的為未來著想,在那個晚上,卻覺得軟弱。
感觸好深。
我是個糟糕的文明人,卻一心妄想走進荒野的那一天。我不像作者們邂逅的德意志木匠們,那麼勇敢且豁達。現在的我做不到,於是我也害怕未來的我無法成為那樣的人。但又同時矛盾的告訴自己「只是時機未成熟而已啊,妳會累積經驗和能量,最終成為旅途上的一個身影的。」沒有人能告訴我當那天到來,我到底準備好了沒有。轉頭後發現自己還留在原地,真的覺得軟弱無比。

P89. 佩枯錯:沒有人試圖去定義它、干擾它。卸下所有人為的標籤後,佩枯錯於是有了最純粹的自己。因為它幾乎不曾被描述,所以那份直白的美,在我們心中就有了無限的可能。
不知站了多久,心裡這麼滿,卻又那麼輕鬆。一片藍天,一潭湖水,兩個尋找人生意義的靈魂立著。沒有鳥獸,人也都靜默了,只剩下纖細的浪濤聲,與自己的呼吸相映。
作者們很多詩意的文字我看了都意外的無感,或許是因為我並未親身走進西藏,但更多的,我想只是單純因為我們各自的文風不合XD
可是這段描述佩枯錯的文字,卻確實寫進了我的心裡。
「心裡這麼滿,卻又那麼輕鬆」,這麼難以言喻的感覺,被形容的如此貼切啊。會覺得感動,應該是因為以前爬山時,看著參天古木和天空山嵐,曾經有過類似的心情吧。
好久沒出去走走了噢。希望暑假還能和家人一起出遊。

P98. 你的天堂,我的夢想:原來,我們都活在彼此的夢裡。
同樣是令我感觸良多的一段文字。我們將西藏視為仙境天堂,一心想來這裡親眼收盡壯麗山河;然而,我們所生活的台北、北京、上海,卻是西藏人們的夢想。他們一輩子走進大都市的機會,常常是零。原來,我們都活在彼此的夢裡。雖然是夢,但總感覺有些哀傷。

P137. 就是沒有辦法習慣藏人直視你的眼神,那種想從你身上看到世界的眼神,潔淨、溫柔的歡迎著我的到來。
這樣的眼神,很直接卻又迷人,也就夠能讓我想去西藏了。

P153. 納木錯:天地不斷浮現一股難以被形容的力量。湖水邊緣,毫無汙染的雪白冰層,襯托湖水的天然色澤更加的純淨。天地的顏色,純淨的非常不真實,像是個幻境。
所以,原來我總是對書中描述湖水的段落,特別覺得感動嗎?XD

P170. 萬江之源:青藏高原的雪水順著這些江河而下,在匯流入海之前,涵養了47%以上的全球人口,超過30億人。那是好幾個國家、好幾個文明。李白吟詠過的大江大湖、甘地洗浴過的恆河水,都同樣來自這個地方。
讀了《45%的天堂》,我突然覺得,壯麗與孤寂將會是永遠並存的。因為太過壯麗與獨特而感到孤寂;也因為這樣的孤寂成就了壯麗的美。不只是自然,體會著壯麗絕景的旅人們,也會是孤寂的吧。孤寂不是寂寞或孤單,那是一種更深層的心靈感悟,就是感覺單純、輕飄飄,卻又不時在知足的笑了笑後,覺得有點哀傷。可是,就是走在這樣的旅途上才更能看見世界原始的樣貌,還有自己。

P184. 真正出了阿里,回頭看看,對於大自然,產生了更高的敬畏。再也不認為,跨越天候、荒原、流沙、冰原的障礙,誰能有真正充足的準備。
當再精密的推算也不等於安全,人就會敬天了。這個時候才能體會,藏人信仰何以如此虔誠。
個人印象,兩個關於西藏的形容詞會是壯麗與虔敬。
人、靈魂和自然,在這五千公尺以上的世界,似乎永遠是和諧並存的。世界的制高點,在這裡所看到的天空,比世界上任何一處都還要寬廣,還要遼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