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jpg

  「駱駝移動圖書館」是一個受外界資助的巡迴圖書館,一箱箱的書籍由駱駝馱載著,深入非洲各個偏遠村落,推廣閱讀風氣。由於藏書量不豐、書本更是得來不易,因此只要有一個人沒有在規定期限內還書,全村就會被列為圖書館的拒絕往來戶。在如此背景之下,這本同名小說即敘述來自美國的圖書館員,費歐娜,至非洲肯亞的小村,米迪迪瑪,擔任「駱駝移動圖書館」志工期間的遭遇。

  在我看來,《駱駝移動圖書館》是則行文細膩、觸角廣遠的迷人故事。作者瑪夏.漢彌頓巧妙地透過不同角色間的視角轉換,讓讀者們得以見到圖書館文化為這個非洲部族、為費歐娜自己帶來的深刻影響與衝擊。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來就不知道,原來一座我們平日習以親近、使用的圖書館,能為人類帶來如此多面向的改變和省思。因此,以下我想以書中眾角色們為段落標題,分別探討「駱駝移動圖書館」與他們的關係。

 

留學歸村的教師:馬塔尼
  馬塔尼是米迪迪瑪中,少數曾經在城市裡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他是部落裡的老師,負責教授孩子們讀書認字;也是米迪迪瑪和「駱駝移動圖書館」有所聯繫的重要管道與促成者。就表面上聽來,馬塔尼在部落中似乎是處於領頭羊的菁英份子地位——實則不然。米迪迪瑪仍是個倚重民族文化、部落精神的傳統部落,大多數居民認為能做粗活、能在農事上有所貢獻者才值得尊敬;相反的,對於讀書認字、基礎教育,他們心底始終存疑。因而,「駱駝移動圖書館」對馬塔尼而言,是個一體兩面的矛盾存在。一方面,他是真切地希望能透過知識教育,為部落的未來世代帶來些改變,圖書館是點燃希望的契機;另一方面,卻又因他與妻子、與村民彼此對圖書館存在著價值差異,於是圖書館便在他們間形成了道無形的鴻溝,讓馬塔尼對自身的生命定位也開始感到搖擺不定……。
 

傳統文化的守衛者:教師的妻子與米迪迪瑪村民
  與教師馬塔尼相反,他的妻子若喜兒和部分的米迪迪瑪村民都是固守著部落傳統的保守派,他們並不歡迎「駱駝移動圖書館」兩週一次的到訪。在他們的眼中,圖書館是入侵者,圖書館員帶來的書,充滿錯誤的價值觀與虛妄的誘惑,讓聚落的穩定和諧變得岌岌可危、讓歷史與每個孩子的靈魂斷絕。人因無知而恐懼,因恐懼而不願改變現狀。米迪迪瑪人民無法確知圖書館帶來的影響是好是壞,所以他們選擇持續信仰著自身的文明精神,而無法誠心敞臂接納外來文化的差異。在我看來,若喜兒與村民們的擔憂是情有可原的。因為,當一個民族連生活溫飽都有疑慮、連下次雨季是否造訪都不得而知,他們怎能有心神去理會圖書館所賦予的抽象知識與異文化呢?這個現實卻又看似無解的問題,在我閱讀《駱駝移動圖書館》的同時,不斷地在心底發酵。


未來世代:卡妮卡與塔班
  然而,米迪迪瑪部落中還是有想法較為開明的一群人。例如,若喜兒的朋友嫘妲便曾在面臨好友的質問時,抱著懷裡的嬰兒回答:「是因為我的小女孩需要移動圖書館,他們都需要圖書館帶來的前景。」我明白,嫘妲看見的是未來世代對圖書館、對知識的需求。而米迪迪瑪年輕的一群中,最特別的就屬卡妮卡和塔班兩人。卡妮卡一家三代女人都識字,因而她從小就渴望追尋知識、成為一位教師。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駱駝移動圖書館」的出現對她而言,不啻是夢想的起始點,因為她將有機會透過圖書館,一點一滴汲取浩瀚書海中的萬千知識。另一位少年,塔班,幼年時被土狼攻擊後,臉部便留下了駭人的傷疤,始終被村民孤立,過著形同隱形人的生活。塔班唯一的朋友就是卡妮卡,他當然也和她一樣明白書籍的珍貴之處,但由於外在條件的限制,他選擇另一種更為內斂的方式來表達思想——繪畫。求知欲是種極度微妙的心情,只要它始終在心底燃燒,在我們終有機會踏入知識殿堂那瞬,在我們的手指撫過書架上一排排整齊書脊之際,興奮的電流便會竄進心底,那是種最純粹的喜悅滿足吧。在卡妮卡和塔班身上,我看到了人類的求知欲望並不會被環境所囿,他們有心、並想用知識改善生活困境,圖書館就是他們最大的救贖。
 

美國圖書館員:費歐娜
  費歐娜自願到肯亞擔任「駱駝移動圖書館」志工後的遭遇並不好受,不僅一度不被米迪迪瑪人諒解,也面臨了塔班遲遲不肯還書的困難。然而,她一開始到底為何想接下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志工服務呢?或許有人認為,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虛榮的施捨心態作祟,但在故事中,我看到的是一位圖書館員純然的熱忱。對費歐娜而言,書本讓她無須親身經歷就能品嘗各式各樣的奇妙經歷,也讓她相信,世界彼端還有一些什麼存在著的,一些直覺的、超越理性的東西。是書本激起了她想去一窺究竟的渴望。雖然在故事最後,米迪迪瑪人留下的是遷徙過後的飛揚塵土,但我確信,某種改變的契機、某種信念,都已經像種子一樣埋入米迪迪瑪人及費歐娜的心裡了。

 

  讀著《駱駝移動圖書館》,在享受優美且富詩意的文字之餘,我心中其實也被投下了顆小小的震撼彈:為遺世獨立的非洲部落送書,這是個多麼有意義的活動——真的是這樣嗎?還是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地,想將己身文明強加到那些原始又野性的靈魂中呢?圖書館是人類知識文明薈萃的寶庫,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我們究竟想以什麼樣的立場、透過圖書館教導他們什麼呢?我想,或許我們種種「現代化」的知識技能並不全然適合現階段的他們;或許,非洲部族的生活方式才是種真實的深度文明吧,他們是最貼近自然的心跳聲的人類啊。思及此,我聯想到了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核心價值。確實,無論科技與知識以何等的飛速傳播,圖書館最終仍是得回歸以人為本的目的,提供適合讀者的館藏、協助讀者取得目標書籍是圖書館工作的主要考量。

  在讀了《駱駝移動圖書館》後,我也上網找了各國「行動圖書館」的資訊:哥倫比亞、衣索匹亞的驢子圖書館、委內瑞拉的騾圖書館……整體而論,從這些「行動圖書館」的案例中,我看見了全球化的時代的縮影。在不同文化間交流時,較強勢的一方必須留意對方真正的需求,並不侵犯其文明脈絡的軌跡。善心不是一味的無用施捨,更不能淪為變相的文化侵略,唯有在尊重彼此文化存在價值的前提下,才能達到雙贏互惠的真正和諧。

  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閱讀《駱駝移動圖書館》,我仍久久無法抽離故事中的情景。心彷彿還徜徉在那片廣漠的非洲黑色大陸上,與駱駝、圖書館員和米迪迪瑪的人們同在,在荒原中感受著現代與傳統的衝撞,在書籍中反思著生命的意義與方向。
 

 

(最近在整理大學時期的舊檔案,翻到這篇我大一時寫的期末讀書心得報告X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